close

IMG_4603.JPG

 
能讓我一度以為那是真實世界的,是村上春樹的「挪威的森林」
那個在深山的療養院,刻畫人物的心情,在我大學時期閱讀了不下二十次的書,每每都覺得那是真實的故事。
18歲那年的暑假,跟朋友借來了村上的書之後,開始閱讀日本文學。
一直覺得這個人的腦袋不知道裝了什麼,很想打開來看看,小說描寫的很日常,而主角常用第一人稱,並且其他主角幾乎沒有名字。
剛閱讀「挪威的森林」時,對於主角居然有名字這件事,感到很新鮮,有名字的主角,可以讓角色讀起來更生動。
 
總之我那時對於村上的書有莫名的著迷,沒有名字的、很囉嗦、細節描寫的很清楚、愛跑步、幾乎都會做菜、主角不愛團體行動、體制外、有大片的烏雲籠罩;幾乎就是我對村上的作品的感覺。
 
讀到海邊的卡夫卡後,我就沒有再買新作品,主要原因是那時處於人生的一個很大的轉折期,母親過世不到一年,我的重心放在閱讀大量技術和業務相關的書籍,後期又轉為閱讀心靈探索之類的書,而暫停了讀文學作品這件事,但偶爾想要轉換心情時,幾乎還是會拿出村上的書來看,原因很簡單,村上春樹在寫散文書,有種囉嗦的老頭在碎念,但有很有趣的;每次我看完都會一直笑。
 
「身為職業小說家」把他決定成為小說家的過程還有他的一些心得,以及他為了成為小說家所做的準備都分章的書寫出來;在昨天我才完成奶奶的公祭,回程的途上我看到一支小短片,是一隻螃蟹,很努力在爬,但他的方向是一鍋火鍋,所以牠直接掉進火鍋裡了,影片的標題寫著「方向比努力重要」
於是我在想,現在的方向,是對的嗎?
 
而讀到村上講到關於學校這件事,我才明白我們是同一類的人,功課不好很大的原因在於覺得無聊;但想做的事,就要盡全力做好,於是他是在大體制中,保有自己體制的人,他說:「好不容易當上小說家了,而且人生只有一回,所以我一開始就下定決心,自己想做的事,就依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。體制歸體制運作,自己照自己的做法做就行了。」
 
當然他很堅持的這件事,在過了三十五年後得到自己獨樹一格的體制,我很感謝他書寫了這個過程,並且看到他的驗證。
 
「如果您希望自由地表現什麼的話,與其問『自己在追求什麼?』不如問『沒有追求什麼的自己本來是什麼樣子的?』」這句話給了我重新思考的方向。
 
這麼多年,透過書寫我一次一次的為自己的心情得到抒發,這算是能讓我感到開心的一件事了,往常我為自己訂下寫作的目標,但很遺憾的沒有達成,昨天決定,就書寫日常就好,如實的紀錄自己每天思考的軌跡,沒有為什麼,只想紀錄自己和女兒們的生活,以及他們的變化,有一天,他們獨立時,能夠做為有趣的回顧。
 
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沈澱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70106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編輯6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